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叶敦明

叶敦明 暂无评分

销售管理 销售技巧

讲师官网:http://yedm.sougen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立即购买

叶敦明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  • 查看详情>> 互联网+的风潮,一时间聚焦了资本、政策、概念和消费热潮。相对而言,消费品的销售效率高于工业品,也急切地摆脱传统经销商、批发商和终端卖场,在电商这个新平台上一展身手。最需要销售革新的工业品企业,则慢悠悠地欣赏着消费品的电商大戏,乐滋滋地构思着自己的电商+渠道的双驱销售模式。 慧聪网,与阿里巴巴几乎同时起家,可错过了电商2.0的机会,一直固守在信息中介这个电商1.0时代,只是在融资上市之后,有了一番奋起直追的新气象。从信息到交易,阿里巴巴成就了不少小而优的外贸企业,可也遇到了新的瓶颈,那就是无法做透一个行业、无法提供复杂的解决方案、无法开展持久而专业的售后服务,结果呢,只能是标准化、低价值的产品在拼命杀价,吸引的始终是临时买家或低价值买家,无法成为一个行业或区域的主流销售与服务平台。 于是,有的工业品电商平台走起了垂直模式,专注于一个行业,深耕上下游,并打通资本、技术、销售、物流、服务的全产业链。钢铁行业的“找钢网”,化工行业的“快塑网”,MRO产品类型的“固安捷”工业品超市,都在探索纵深服务模式,摆脱单纯的信息交换与销售撮合。借助金融的力量、电商平台的流量、客户大数据,这些平台在短时间内就已经扩张到几十亿的规模,让人不得不侧目而视。 规模大的企业,不想在一个大平台上做一个小角色,着手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,起步的效果也还不错。一些线下的客户,给足了折扣的噱头,外加上压力,销售额顺利地从渠道转移到电商。然而,这并非长久之计,高额的流量成本与不大的销售增量之间的矛盾,左口袋转移到右口袋的玩法太伤身了。于是,消费品的O2O电商,也被借鉴到工业品的渠道与电商的混合模式上。像机床、工程机械、工业机器人,这些单品价值高、服务要求高的产品,抓住产品、技术、方案与服务的契合点,开展了一轮“售前服务定制化、售中服务流程化、售后服务本地化”的大营销运动。 一家制造企业,一年需要采购那么多生产材料、设备、部件、劳保和办公用品、培训等,采购专业程度高,供应商大不相同,业务谈判和商务合作也千差万别,这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成本。产业链合作、专业化分工、电商化购销和服务,才能让我们的制造企业轻装上阵,发挥自己的专长,达到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运营状态。同时,工业品市场空间,比消费品大多了,而且客户数量不多、交易额达、合作关系紧密、服务要求高,电商的生命力也会比消费品更强,只是暂时落在消费品电商后面而已。 工业品电商的涓涓细流,热情无比地奔向自己心中的大海,可在海纳百川之前,尚有一些拆除的工作要做。销售导向的企业管理、厂商分割的利益格局、终端功能单一的跛足,这三块大石头不搬走,工业品电商的溪流,欢畅热闹一阵之后,不得不渗入到地下,就连面朝大海的信念也一同消失。 1、销售导向,造成大树底下寸草不胜的窘境 经济下行的逆周期中,工业品行业供过于求的境况可谓糟糕透顶,能卖的出去,能维持渠道和企业的惨淡经营,那就很不错了。销售导向,订单为王,技术、方案和服务,顶多作为装饰或诱饵,并没有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必建事项。参天如云的销售大树底下,又怎能生发出技术创造与管理创新的寸草呢? 低价格,并不罪恶,可若没有持续的购买,那低价格成就的只能是低粘度客户,与低价值服务,换来的肯定是新一轮低价格抛售。研发、生产与管理,高层没有心思较真了,精力都放在处处起火的销售上,越在乎、越玄乎的负循环,无法抵挡。 2、利益分割,高成本、高风险下的低效率与低服务 大型工程项目,直销多过分销,而绝大部分工业品,都要走渠道销售的路子。出厂价主导价格体系,厂家在乎自己的销售毛利,没有预埋技术支持、经销商辅导、市场开发与服务体系,销售闪电战、服务疲劳战的宿命,似乎早已注定。 经销商的毛利远高于厂家,在厂家销售指标高压、返利的高诱惑之下,价格波动空间大。一旦厂家开通电商平台,经销商的操作自由度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。因此,大力倡导电商的企业,只能在经销商不能涉及的客户或领域里,小打小闹地唱唱独角戏,经销商鲜有参与,本地化服务只好纸上谈兵。渠道不配合,平台花费多,新产出又很少,工业品电商一开始就陷入到成本与风险双高、效率与服务双底的被动局面。 3、功能单一,工业品终端无法承载电商大使命 没有几个工业品企业,能像三一重工那样一掷千金开设6S店,形成销售与服务的基地。大一些的工业品终端,一个经销商老板,3-5个销售人员,10来个技术和售后,还有几个行政、后勤与物流。说小不小,20多个人的团队,也够经销商这个“一人公司”掌舵者忙活的了。 终端不够强,区域深耕、本地化服务,就无从落脚。而且,O2O的电商新思路,也无法实践。网上的大宣传、大数据与大构思,传递到终端末梢,只当一个故事听听而已。再者,售后服务这块大蛋糕,也因着没有强终端这块根据地,也归于雷声大雨点下的落寞  销售缠住了心思,渠道拖住了双腿,工业品电商,到了不破不立的决断当口。破,有小破与大破之分。小破,绕开现有销售格局,另起炉灶,农业机械的海外销售,以中联重机为代表,构建电商销售平台、利用各国本地化的维修力量,形成了直销为主+经销为辅的新格局,不到3年的电商尝试,居然有可能超过多年海外耕耘的福田,成为农机海外销售新冠军。 大破,那就完全成立一家新公司,以全新客户、产品和服务,开拓全新的业务。沈阳机床做了2年多这样的尝试,目前还没有多大的动静,原因有两。大制造、大销售的本质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,新公司的业务和管理管道,流淌的依然是旧池子里的水;机床的大修、租赁、部件等价值链过于分散,一时间难以新造一个完整的新体系,成本高、区域覆盖有限,抓不住优质的新客户和大客户。 工业品电商要想站立得住,必须完整地经历一次营销导向的管理流程再造,这是硬基础。单纯的互联网技术和平台,无法彻底改造传统销售的商业内质,只有把企业的经营柔韧性建立在客户价值增量之上,才能高效调动企业内外部资源,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,这才是工业品营销的本质。没有工业品营销支撑的电商业务,电淹没了商,也就无路可走。 这条再造之路,还得启动成本低,企业管理跟得上。聚焦行业、区域或者特定企业类型的定制化产品,加上标准化再造的区域第三方服务机构,辅以金融工具,有了这三板斧,工业品电商就能立住脚,进而改造既有销售体系,形成全新的销售与服务一体化格局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独乐乐,莫若众乐乐。培训,是企业的一次集体学习,也可能是一次集体娱乐。抱着审视、反思、学习与改变的态度,就会步入集体学习的正能量步调,以培训师开阔的实战视野与专业素养,启迪企业操盘者的经营思路、活跃执行层的方法手段,知识、信息与理念,由企业方转化为营销生产力。而觉得培训只是必要的应景,抱着看演出、听相声的慵懒心态,集体娱乐之后,收获的也许只是不作为的借口。叶敦明认为:工业品营销培训走到今天,知识与方法已经是初级价值;体系框架与营销思路,是中级价值;而经营理念与战略视野,则是高级价值。 春节前后,工业品企业忙总结、忙部署、忙培训。营销培训,几乎成了新年大餐的一道硬菜。年终培训,企业方希望培训师“诊断”一下的每一个关键的“灯下黑”。善待过去,才能过好明天,培训师好比历史学家吗?年终总结式工业品营销培训,多半是“压场”。企业老板在评点营销时,都希望跳出业绩的单一衡量标准,相对客观、全面地评估过去一年的营销目标达成、过程质量与问题、接下来步伐的沉重或轻快。此时,培训师需要扎实的经营判断力、战略审视力与分析总结力。 年前营销培训,为的是总结有高度、问责有风度、改变有力度。那么,春节刚过、开工之前的营销培训,又是为啥呢?新年、新开始、新气象、新期待,“四新”局面,或许是营销培训必须营造的“氛围价值”。老板要给营销队伍打气,期望他们能够为公司争气,一个营销好气场,即刻开启吧。 正月初六、初七,叶敦明在济南圣泉集团开展了两天工业品营销培训,第一天培训主题是《业绩倍增,工业品营销的杠杆力》,第二天培训主题是《营销模式,工业品企业的竞争力》,有260多圣泉营销将士参与。课件休息时,一个会场服务人员特地对我说:您讲的太好了!这从何说起呢?不由得想到一个古人,白居易,他觉得邻居老太太能听得懂的诗才算上品。工业品营销是活生生的,是一群人为了另一群人而忙碌的营生,让别人活得好,自己才可能活得好。好的工业品营销培训,剥去专业理论、行业知识与管理实践的洋葱皮,内核就是“美好别人的事业,成就自己的生活”。有经验的工业品营销人员,需要有人指点工作成就生活的迷津,需要培训师以人生智慧结合营销理念与方法来开启事业的第二春。 含金量的工业品营销培训,不会停留在方法、案例、互动游戏的浅层价值上,定会触及到营销思路、理念与战略层面,在引导听众剖析与解决营销难题时,适时导入体系营销、运营管理与战略洞察。而这些看似深奥的专业技能,其实与生活中智慧一脉相承,参悟通透的培训师,能言让位于善感。营销悟透的培训师,其讲课风格与课程内容,必定是大道至简、深入浅出、余味十足的。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?洞察人性、尊重人性、满足人性与升华人性。那么,工业品营销培训,就是如何善待客户、激活内部组织、盘活企业资源的一次集体修炼。营销理念决定营销手段,而营销手段则直接影响客户价值获得与感知。修为而得的经验与智慧,大道至简,居高声自远,价值流无尽。 叶敦明认为:会生活的人,懂得爱的人,愿意付出的人,懂得报恩的人,才有资格做营销工作。营销,不是读心术,不是忽悠大师,只能是以心换心、以价值激发价值的人性工程师。高境界的工业品营销培训师,企业高层管理经历、营销管理咨询资历、家庭生活融洽欢快,是必备的资质。人性通,则营销活。 大道至简的工业品营销培训,需要在三个方面勤练苦修:1)打通战略执行力的任督二脉,以营销体系构建内外部营销力的融通与共振;2)开启跨界营销的立体思维,触类旁通方能创造无穷;3)提倡自助自救式方法产生机制,过去强调学方法的营销人是懒惰的,过去强调方法传授的营销培训师则是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”的工具师,过重的匠人气息压制了培训对象的自我创造力。叶敦明觉得,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很容易,显得自己有水平有见识,而将繁杂的事务串联成一个简单清晰的体系,则需要工业品营销培训师的巧思善断与整体把握。 叶敦明,专注于工业品营销咨询与培训服务,为工业品企业倾情打造“战略执行力、经营杠杆力、战略投融资”三块长板,促成企业达到“战略体系化、体系营销化、营销可控化、思维跨界化、方法成果化”的经营境界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微软的Windows 10,苹果的IOS 8.4.1操作系统,带动PC和手机的新一轮升级潮,功能最新、应用最high的各色APP,纷纷涌入眼帘,我们活在了人为的色彩缤纷之中,热闹过后才发现,这些诱惑力极强的体验,耗去了那么多时光,换来的依然是下一轮升级。 工业界也不甘寂寞,德国人喊出了自己的工业4.0概念,企图引领下一波制造业潮流。冷静地想一下,这里面有几个问题,德国人说到却难以做到。第一,工业4.0的技术体系,由机械、电子和软件构成。德国的强项在于机械制造,而电子和软件,没有几个国际领先的企业,仅靠西门子孤单苦撑。第二,M2M机器对机器,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,这两块德国也不弱,应用也较为全面,形成了工业4.0强大的物质基础。可德国在互联网的标准、软件技术、系统上,只有SAP等少数企业,在一些行业发挥着引领的作用。若以世界格局作大背景,就有点小儿科了。第三,德国的未来科技研究与实践,远落后于美国,无法支撑工业4.0这个宏伟的计划。这么说吧,没有美国的思想、软件和创新体系,没有日本的电子、生产管理与核心技术,德国一家无法玩得动工业4.0这个超级战车的。 那么,德国人为何如此高调提倡工业4.0呢?找出路。发达国家中,只有德国的制造业GDP占比超过25%,制造业左右了德国的兴衰,而德国的兴衰又牵涉到欧盟的进退(德语区的奥地利也相似,可经济体量小,对世界制造业格局影响甚弱)。本着就业和经济稳定,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兴起高端制造业回归的浪头,这对德国的高端制造威胁很大。而中国等中等发达国家的崛起,也在吞噬德国企业占优的塔基市场。更有,从全球的教育、文化、人口、市场总量、创新等综合要素看,德国在全球的话语权日渐弱小。憋了许久,德国政府与企业终于搞出了一个挺吓唬人的工业4.0“纸老虎”。 从概念上看,工业4.0夸大了,可视为工业2.0,顶多戴上工业3.0的高帽子。蒸汽机、电气和自动化,这三代工业技术可以划归为一代,为什么?因为技术上的进步是逐步累积的,没有颠覆的戏剧化效应。只不过,燃煤技术进步了,而且,能源的多样性增加了,视觉上感知到的变化,远大于技术内涵的变革。说的准确一点,蒸汽机、电气和自动化,其目的都一样:替代人,用更强大的机器动力代替人的肌肉力量,人类活动的节奏与空间变得更开阔了。 现在,智能化来临,设备与设备、工厂与工厂、行业与行业、国家与国家之间,依靠互联网的统一平台,借用信息化的及时沟通和分享,可以有效调配全球资源,以更小的投入,产生更大的产出,依然是经济学最经典的那一套做法。一方面,人类盘算着如何从中得到更多的福利,把人从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发挥人应有的创造性;另一方面,我们却面临如何避开失业等灾祸,防止新一代勒德分子的怨恨海量般积聚。这,仿佛一场左手与右手搏击的大战斗 从实践上看,人与世界的关系,依然停留在索取的层次:投入更少,得到更多、更好的产出。大规模生产,在降低产品价格的同时,不断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,普通人得到了之前几十年富人的享受,这是人性尊严的跨越式发展。这里面,技术、资本、工艺、流水线、精益管理,成为企业发展、经济增长和民生进步的核心驱动力量。即使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,我们的幸福与痛苦,只有很少的部分与物质相关,更多的在于物质获取和分配体制。工业4.0的超级物质生成机器,对于公平、公正和公义,虽有明显的助推力,可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。 从思想上讲,工业4.0没有触及到技术进步与就业充足这对矛盾体的解决。很多国家的教育水平,无法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,造成了机器替代人的一幕幕悲剧。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,产生更高的生产率、GDP和财富,却越来越落入到资本、企业家和高技能人士的口袋。技术进步越快,社会收入的差距就越大,而若强行帮助弱势群体,又会造成社会懒惰、贪欲与败坏的习气。显然,工业4.0的概念,没有提出以普通人就业与尊严为中心的一揽子解决方案。对于德国这样高水平劳动力占优的国度,也许伤害不大,可对于众多的不发达国度,工业4.0会不会是一场摧毁工业与民生基础的闪电战? 制造业的利润太薄了,资本、人才和社会关注度,远不如人工智能、信息科技行业那么热。于是,制造业也在寻思如何用新技术改造自己,提高盈利能力,并获得资本的青睐。上了几条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线,多了一套信息自动处理的管理软件,涉足了B2B或B2C电商领域,就高声疾呼自己进入了工业4.0的新世界,项庄舞剑意在沛公,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。 若以工业4.0的划分方式,我们众多企业还处在2.0与3.0的边缘,就算工业2.5吧。那么,我们如何从2.5喜大普奔到4.0呢?第一步,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,每一台机器、每一个系统,都有智能的脑袋在执行生产和管理指令。这笔费用恐怕少说也得数万亿元,需要我们勒紧几十年的裤腰带才能付清投入费用,谁会干呢?第二步,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,改造现有的管理方式、决策机制和社会分工体系,这可是一场全社会的大运动,谁有这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呢?第三步,形成全球接受的软件与硬件标准,这样才能在国内与国际产能中,发挥产业与区域的大协同效应,这得需要多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呢? 工业4.0,别管真假,要想动起来并非易事。它需要庞大的金融力量、技术先进性、产业话语权、文化主导力,这四个方面,美国最有实力,为何不发出工业4.0的呐喊呢?制造业只有美国GDP的10%左右,即使大力度回归,也顶多上升到12%左右,不足以改变美国的经济内在质量和外在格局。而且,美国牢牢地掌握了软件系统、创新机制的权柄,等着其他国家践行工业4.0,然后他们在大肆谋利的同时伺机赶超。 我们要不要跟进呢?心动,暂不急于行动,更不要乱动。工业4.0,除了对技术、设备、系统有很高的要求,还对教育和文化提出了极高的期待。它需要这样一种教育体系,培养出一大批精通一门技术,通晓跨学科领域,具备良好的艺术和文学素养,并展现出较高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“全才”。我们的考分式教育体系,至少需要几代人的艰苦改造,才有机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这样的人才。没有这样的全才,就是给你工业4.0所需的全部软硬件,也无法解决人才、效率、就业与平等的大问题。 那我们就坐等工业4.0机会在眼前消失吗?也不至于这么灰心,少说些时髦的概念,多去做好眼前的事情。对于标准化产品为主的制造企业而言,还是扎扎实实地抓好流程管理、工艺改进、品质控制与产品设计,做好工业2.0的基本功,一步步地迈向工业3.0,这不但不丢人,还能解决众多的就业问题。工业2.0,匠人精神首当其中。 而对于仓储物流、高端制造等企业,必须跟上工业3.0的步伐,瞄准4.0这个大目标,在内部的自动化流程设计与应用,外部产业链的信息化对接与战略化合作方面,实实在在地进行一番战略、流程、组织与管理的改造。技术和设备,有人才能用活起来,而人的效能则有背后的组织决定的。 我们的眼光,要越过技术概念的狭隘视界,通览产业格局、组织管理与战略取舍的大宇宙。13亿人、60多万亿GDP,这么大的一盘棋,多上几个工业4.0的车马炮,只会解我们的一时之渴,无法成就我们的赢棋的内生能力。立足于工业品2.0与3.0的基础制造,埋头于营造工业4.0所需要的创新机制、教育体系和创新文化环境,我们这一代人开好局,接力棒稳稳地一代代传递着。无论制造业蹦出5.0还是10.0的新概念,我们都能以东方人的智慧、西方人的技术和管理的融合姿态,定然傲立潮头,造福世人。 叶敦明,工业品营销教练,上海本质企业管理咨询首席顾问。7年、ABB和韩国现代电子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经历,15年营销与管理咨询实战经验。沈阳机床股份(全球机床行业第一名)工业服务商转型的核心咨询师与首席培训师,服务周期长达3年;富士康(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企业)的电商转型的核心讲师,3000个线下体验店的服务经理的连续培训;中联重机(中国最大工程机械与农机企业)海外营销与电商业务的特邀培训师。 价值中国网、第一财经、哈佛商业评论网、第一营销网、中国营销传播网、全球品牌网、《销售与市场评论版》杂志等专栏作者,已有400多篇专业文章发表,专著《变局下的工业品企业7个机遇》。  
  • 查看详情>> 2014年的双十一,淘宝继续破着自己的记录,像是当年的撑杆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,只有她在超越自己,没有其他对手的靠近与威逼。顺着淘宝与天猫的大旗,各路电商豪杰,纷纷祭出自己的杀手招。小米、华为、魅族,三个手机品牌进入前十名,电商大战的输赢,与日常消费品的体量与关注度,以及品牌自身的吸粉能力,越来越正相关了。也就是说,单靠淘宝和天猫还不够,必须自己强健之后,才能用好电商这个“公商平台”。 销售热战,在前台唱戏,而物流配送是后后的大支撑。每年电商节之后,都有一次疯狂的“退货劫”,物流配送的速度是元凶。今年双十一之前,顺丰看准了这个关节点,在各大商家紧锣密鼓、厉马秣兵之际,推出电商专属服务三大保障:分仓备货、保时达、买卖保,从仓储、运力、售后三大物流核心环节入手,帮助销售大户们平安度过配送的险关。 这三大物流服务,意在提前预测销售、提前分货、提前安排运力,很不简单。线上运作,既要做大总量,还要预测分量,分产品预测销售结果,对物流的预判与预备,至关重要。而线下的难题,则由顺丰承揽,电商企业得以专注于线上业务,算是专业分工、强强合作。 电商产业链,从上游生产厂家、电商企业、电商平台、物流服务企业,已然形成一个自有、共荣的生态圈。而处在生态圈最“底层”的顺丰,不甘于做一个简单的物品搬运工,积极开发新服务,帮助电商更好地交付,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,这一招,我看行。抓住了快速送达这一最紧要的客户体验,顺丰的角色也就转身为电商产业链的骨干力量,关乎客户体验、客户忠诚度的大事,这一下,电商企业就能展翅高飞了吗? 电商企业,别忘了自己为何起家的!渠道扁平、产品丰富、价格实惠、及时送达,前三项是挤压传统渠道或终端销售商的,而第四项则是补足电商的短板,3:1的优势,促使消费品的鱼群游向电商。士气高昂、势头难挡的电商们,也别在忽视客户体验这一线下渠道的强项,因为,赢得客户一次靠产品,长期保有客户则必靠服务与体验。 1、电商业务,客户体验的重心在线下 O2O电商模式,线上与线下通常是分开。线上做展示、推广和销售,这部分越来越智能和便利;而送货、回收、损坏赔偿,还是人与人打交道,用户的体验,从购买时的短暂欣喜,回到了现实中的重重问题,这些琐事处理不好,就会产生双十一的大量退货,以及平日里的投诉。 机械化、自动化和自动化,之所以方兴未艾,就是在解放人,让人从枯燥、繁重的劳作中抽身而出,得以去思考、去创新、去创造。人的价值,在于用好工具,去更好地服务他人、服务社会。电商也一样,消费者可以免去在各个终端奔波、比价与搬运,动一动手指头、眨一眨眼睛,就能完成费时费力的购物,更多的时间和情绪,用在物品享用的正道上。 一些复杂的产品,比如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照相机,若能在客户收到产品时,提供现场拆包与试用,出问题的产品即刻带回,可以解决退换货的麻烦。而且,若是快递员能指导外行用户简单操作,这就更能增进用户体验。这些线下体验,超市、商场一直都在提供的。电商,也必须迎头赶上,不能因为自己是新生事物,就以为消费者会一直原谅你的不足,当价格、产品、品牌等信息在电商平台与互联网空间,走到了透明化与共享化的地步,电商的价值就不在于比拼线下渠道,而是自己能创造出多少新的体验价值,让顾客感到更方便、舒适、自在与尊荣,这一步必须要走的。 电商业务,要从打折廉价升级到品牌流通大渠道,就必须做好线下的用户体验。顺丰也瞄准了这个机会,先是推出“嘿客”用户终端,捆绑送件、提货和现场订购,这个想法很好,可目前的门店无法提供真实的产品体验。中小电商企业,在客户体验上,必须突破三个方面的压力,方能把倒货转型为商业。第一个压力,线下有作为的企业进军电商,线下的实质性体验,仍然是留住客户的绝招;第二个压力,电商平台自己去做客户体验,进而挤压电商的利润,也让电商的独立存在价值越来越小,最后成了电商平台的一个供货商而已;第三个压力,就是物流企业的电商化,这可是浑然天成的服务型电商,也许比单纯的制造业触电更具杀伤力与持久力。 2、电商企业,线上流量与线下服务的两头失控 电商这一新生事物,价格便宜、节省时间、选择多,成了购物者的乐园。除了几家平台电商,大部分电商企业的规模也不大,毛利极低,主要靠跑量赚取薄利,并转身向生产商要返利。玩法新鲜了,可生存之道,与传统的渠道商没有差别。而且,电商业务也在演变为传统的促销化,靠着大力度促销、大幅度折扣,赢得的客户留不住,还不如线下渠道呢。 算算看,从生产商--电商企业--电商平台--物流配送--维修服务--终端用户,这个商业链条并不断,甚至比一些实体商业还要长。电商企业类似传统渠道的经销商,电商平台则形同流通领域的大超市,可大多数电商平台却不提供物流配送和维修服务环节,这就得靠物流企业的三次运输(第一次送货,第二次拿回坏品,第三次送回修好品),这么长的接力赛,碰到大家电等物品,反应速度和成本,不一定比传统渠道低。 电商企业,多半是重线上、轻线下。靠着对用户消费动向的敏感与电商技术的掌握,电商企业就可以起家了,而如今,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,好比线下的门店费用,而物流费用堪比店面的人工费用,轻巧的电商企业越做越重了,大投入,才能换回大收获。轻线下,电商企业的销售,依赖大电商平台,展示、推广、客户资料与支付,都由不得自己。而服务呢,则由物流公司包办。线上线下的平台巨头愈发强大,电商企业的也就愈发式微。当知名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电商业务之后,扮演中间商的电商企业,又凭什么生存呢? 产品是别人供应的,平台也是别人的,物流配送更是别人的,那电商企业,若不是直销自己的产品,就会跌入两头失控的境地:流量靠从BAT购买,服务靠物流等第三方,那么,当狂热的打折期过去后,又该如何经营呢? 3、服务终端化,电商企业的经营核心 传统渠道与电商流通,经营思维差别很大,可有一点是相同的,那就是客户体验。现在的电商,拼流量、做规模、搞促销,与当初渠道商做大时的手法与思维没有两样。换了销售方式,可经营核心依旧在客户体验这个永恒话题上。 电商企业,互联网催生的创业企业,技术强、网络传播能量大,可也需要补上产品创新、高效流通和客户服务这三门功课。电商只是手段,正如媒体的变化,从报纸、收音机、电视机,再到PC和手机,体验的方式变了,可精彩的内容依旧是核心价值所在。电商企业,首先得是一个客户高度认同的商业企业,电子商务只是运作手段而已。产品从线下店面搬运到线上的电商网站,电商企业做的不错,国内经济发展越发依赖消费,电商企业的纵横空间不小。可有一点,电商也是商业,商业的核心在于发现、吸引与满足客户需求,除了产品之外,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客户的真切感受与体验,才是商业持续的第一动力。 服务从线上沟通,向终端化演进,这个终端涵盖广,送货上门、安装、退换货、维修,这些接触点构成了电商业务的“虚拟”终端,却又那么实实在在的。这个虚拟终端,若是全包给物流企业,那就要在现在的送货与取货等简单模式上,添加一些自己企业的专属服务,比如现场验货、操作方法的视频、远程视频服务热线等。 服装企业,开始推出3D试衣,仅用一个手机就能完成服装的定制与试穿,随着软件的完善,线下百货商店或专卖店看样与试衣流程,就可以省去,顾客节省了跑路的麻烦和时间。不用终端,来得到同样的效果,这才是创造价值的服务。而现在的O2O,线上销售与线下服务的分离,不是长久之计。 渠道商也好,电商也罢,都只是商业流通的一部分,电商在新人得宠之际,也别丢掉商业的本质:客户体验与依赖。快速流动的电商业务,想要稳住客户,就要形成一个客户体验的综合氛围,单靠O2O这样的自说自话,无法通往商业的核心地带。大战过后的电商企业,也该回到客户体验这一商业经营本质。  
  • 查看详情>> 2014年的双十一,淘宝继续破着自己的记录,像是当年的撑杆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,只有她在超越自己,没有其他对手的靠近与威逼。顺着淘宝与天猫的大旗,各路电商豪杰,纷纷祭出自己的杀手招。小米、华为、魅族,三个手机品牌进入前十名,电商大战的输赢,与日常消费品的体量与关注度,以及品牌自身的吸粉能力,越来越正相关了。也就是说,单靠淘宝和天猫还不够,必须自己强健之后,才能用好电商这个“公商平台”。 销售热战,在前台唱戏,而物流配送是后后的大支撑。每年电商节之后,都有一次疯狂的“退货劫”,物流配送的速度是元凶。今年双十一之前,顺丰看准了这个关节点,在各大商家紧锣密鼓、厉马秣兵之际,推出电商专属服务三大保障:分仓备货、保时达、买卖保,从仓储、运力、售后三大物流核心环节入手,帮助销售大户们平安度过配送的险关。 这三大物流服务,意在提前预测销售、提前分货、提前安排运力,很不简单。线上运作,既要做大总量,还要预测分量,分产品预测销售结果,对物流的预判与预备,至关重要。而线下的难题,则由顺丰承揽,电商企业得以专注于线上业务,算是专业分工、强强合作。 电商产业链,从上游生产厂家、电商企业、电商平台、物流服务企业,已然形成一个自有、共荣的生态圈。而处在生态圈最“底层”的顺丰,不甘于做一个简单的物品搬运工,积极开发新服务,帮助电商更好地交付,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,这一招,我看行。抓住了快速送达这一最紧要的客户体验,顺丰的角色也就转身为电商产业链的骨干力量,关乎客户体验、客户忠诚度的大事,这一下,电商企业就能展翅高飞了吗? 电商企业,别忘了自己为何起家的!渠道扁平、产品丰富、价格实惠、及时送达,前三项是挤压传统渠道或终端销售商的,而第四项则是补足电商的短板,3:1的优势,促使消费品的鱼群游向电商。士气高昂、势头难挡的电商们,也别在忽视客户体验这一线下渠道的强项,因为,赢得客户一次靠产品,长期保有客户则必靠服务与体验。 1、电商业务,客户体验的重心在线下 O2O电商模式,线上与线下通常是分开。线上做展示、推广和销售,这部分越来越智能和便利;而送货、回收、损坏赔偿,还是人与人打交道,用户的体验,从购买时的短暂欣喜,回到了现实中的重重问题,这些琐事处理不好,就会产生双十一的大量退货,以及平日里的投诉。 机械化、自动化和自动化,之所以方兴未艾,就是在解放人,让人从枯燥、繁重的劳作中抽身而出,得以去思考、去创新、去创造。人的价值,在于用好工具,去更好地服务他人、服务社会。电商也一样,消费者可以免去在各个终端奔波、比价与搬运,动一动手指头、眨一眨眼睛,就能完成费时费力的购物,更多的时间和情绪,用在物品享用的正道上。 一些复杂的产品,比如手机、笔记本电脑、照相机,若能在客户收到产品时,提供现场拆包与试用,出问题的产品即刻带回,可以解决退换货的麻烦。而且,若是快递员能指导外行用户简单操作,这就更能增进用户体验。这些线下体验,超市、商场一直都在提供的。电商,也必须迎头赶上,不能因为自己是新生事物,就以为消费者会一直原谅你的不足,当价格、产品、品牌等信息在电商平台与互联网空间,走到了透明化与共享化的地步,电商的价值就不在于比拼线下渠道,而是自己能创造出多少新的体验价值,让顾客感到更方便、舒适、自在与尊荣,这一步必须要走的。 电商业务,要从打折廉价升级到品牌流通大渠道,就必须做好线下的用户体验。顺丰也瞄准了这个机会,先是推出“嘿客”用户终端,捆绑送件、提货和现场订购,这个想法很好,可目前的门店无法提供真实的产品体验。中小电商企业,在客户体验上,必须突破三个方面的压力,方能把倒货转型为商业。第一个压力,线下有作为的企业进军电商,线下的实质性体验,仍然是留住客户的绝招;第二个压力,电商平台自己去做客户体验,进而挤压电商的利润,也让电商的独立存在价值越来越小,最后成了电商平台的一个供货商而已;第三个压力,就是物流企业的电商化,这可是浑然天成的服务型电商,也许比单纯的制造业触电更具杀伤力与持久力。 2、电商企业,线上流量与线下服务的两头失控电商这一新生事物,价格便宜、节省时间、选择多,成了购物者的乐园。除了几家平台电商,大部分电商企业的规模也不大,毛利极低,主要靠跑量赚取薄利,并转身向生产商要返利。玩法新鲜了,可生存之道,与传统的渠道商没有差别。而且,电商业务也在演变为传统的促销化,靠着大力度促销、大幅度折扣,赢得的客户留不住,还不如线下渠道呢。 算算看,从生产商--电商企业--电商平台--物流配送--维修服务--终端用户,这个商业链条并不断,甚至比一些实体商业还要长。电商企业类似传统渠道的经销商,电商平台则形同流通领域的大超市,可大多数电商平台却不提供物流配送和维修服务环节,这就得靠物流企业的三次运输(第一次送货,第二次拿回坏品,第三次送回修好品),这么长的接力赛,碰到大家电等物品,反应速度和成本,不一定比传统渠道低。 电商企业,多半是重线上、轻线下。靠着对用户消费动向的敏感与电商技术的掌握,电商企业就可以起家了,而如今,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,好比线下的门店费用,而物流费用堪比店面的人工费用,轻巧的电商企业越做越重了,大投入,才能换回大收获。轻线下,电商企业的销售,依赖大电商平台,展示、推广、客户资料与支付,都由不得自己。而服务呢,则由物流公司包办。线上线下的平台巨头愈发强大,电商企业的也就愈发式微。当知名品牌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电商业务之后,扮演中间商的电商企业,又凭什么生存呢? 产品是别人供应的,平台也是别人的,物流配送更是别人的,那电商企业,若不是直销自己的产品,就会跌入两头失控的境地:流量靠从BAT购买,服务靠物流等第三方,那么,当狂热的打折期过去后,又该如何经营呢? 3、服务终端化,电商企业的经营核心 传统渠道与电商流通,经营思维差别很大,可有一点是相同的,那就是客户体验。现在的电商,拼流量、做规模、搞促销,与当初渠道商做大时的手法与思维没有两样。换了销售方式,可经营核心依旧在客户体验这个永恒话题上。电商企业,互联网催生的创业企业,技术强、网络传播能量大,可也需要补上产品创新、高效流通和客户服务这三门功课。电商只是手段,正如媒体的变化,从报纸、收音机、电视机,再到PC和手机,体验的方式变了,可精彩的内容依旧是核心价值所在。电商企业,首先得是一个客户高度认同的商业企业,电子商务只是运作手段而已。产品从线下店面搬运到线上的电商网站,电商企业做的不错,国内经济发展越发依赖消费,电商企业的纵横空间不小。可有一点,电商也是商业,商业的核心在于发现、吸引与满足客户需求,除了产品之外,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客户的真切感受与体验,才是商业持续的第一动力。 服务从线上沟通,向终端化演进,这个终端涵盖广,送货上门、安装、退换货、维修,这些接触点构成了电商业务的“虚拟”终端,却又那么实实在在的。这个虚拟终端,若是全包给物流企业,那就要在现在的送货与取货等简单模式上,添加一些自己企业的专属服务,比如现场验货、操作方法的视频、远程视频服务热线等。 服装企业,开始推出3D试衣,仅用一个手机就能完成服装的定制与试穿,随着软件的完善,线下百货商店或专卖店看样与试衣流程,就可以省去,顾客节省了跑路的麻烦和时间。不用终端,来得到同样的效果,这才是创造价值的服务。而现在的O2O,线上销售与线下服务的分离,不是长久之计。 渠道商也好,电商也罢,都只是商业流通的一部分,电商在新人得宠之际,也别丢掉商业的本质:客户体验与依赖。快速流动的电商业务,想要稳住客户,就要形成一个客户体验的综合氛围,单靠O2O这样的自说自话,无法通往商业的核心地带。大战过后的电商企业,也该回到客户体验这一商业经营本质。  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


可信网站 百度信誉,放心访问 支付宝-特约商家 网络警察